律师随笔|如何降低企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基于“法源抗辩”的具体建议

  • 来源:武汉鹰卓律师
  • 点击次数:1857
  • 发布时间:2021-10-21

现实问题:风险防控无效?

在大量案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合同管理和法律风险防控意识的不断增强,企业逐渐采取了一些风险防控措施,但企业的法律风险和实际纠纷并没有以相当的比例下降。根据我们的实际观察,除了商业体系不可避免的风险和企业基于价值衡量做出的积极选择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防控措施不力或不足。

企业需求:建立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

律师认为,企业法律风险的防控需要系统的方法论和全面动态的防控体系,因为法律风险点分散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本文就如何降低企业(尤其是流通型、服务型企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具体建议。

以企业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点为例

企业侵犯知识产权体现在哪里?一般体现为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等。(广义的“知识产权”)。比如官网上使用的图片资料,实际上是未经摄影师许可的,在使用企业自己设计的VI图标时,图标与他人的注册商标相似。在购买商品时,购买了他人已经获得专利的产品,甚至跳入企业的员工在企业不知情的情况下带入了原企业的商业秘密(前面的例子只是说明哪些行为可能存在侵权风险。是否承担责任将根据案情详细讨论),这可能构成侵权,导致企业被起诉,范围从停止侵权和赔偿损失到调整产品发布计划,再到影响企业生存(特别是对产品或服务依赖程度高的企业,停止发布新产品意味着几乎切断主要收入)。

企业应对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措施

企业如何降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知识产权法领域的风险防控点很多,专业性很强,本文无法进行。但文章标题中提到的“法源抗辩”对企业最具现实操作意义,具有普遍参考价值。

正当来源抗辩是指当企业面临侵犯知识产权的指控时,提出其行为合法正当。此类行为往往是使用/销售(包含)图片、商标和专利,但这些产品不是企业自己创造或生产的,而是通过合法渠道购买或授权获得的。法源抗辩成立的法律后果是,即使确定已经侵权,也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而是需要停止侵权,如更换图片、销毁侵权产品等。

合法来源抗辩的法律依据

合法来源抗辩的法律依据包括但不限于: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够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向提供者说明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七十条: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销售的,能够证明产品合法来源的专利侵权产品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53条:复制品的出版者、制作者不能证明其出版、制作是合法授权的,或者复制品的发行者、出租者对电影作品或者以类似电影制作、计算机软件、音像制品等方法创作的作品的复制品不能证明其发行、出租的复制品有合法来源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高标准要求企业具备高的防控水平

根据法律规定,法源抗辩有更高的要求,即:

F

第四,根据司法实践的情况,往往需要企业没有主观故意(与第一点相关,这种故意往往体现为明显违反常识、行业和市场的普遍做法,甚至违反法律规定)。

在侵权诉讼案件中,企业要提出“正当来源抗辩”,就必须承担举证责任,但根据法律规定和我们在司法实践中的观察,这种举证责任相对较重。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以便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做好预防工作,从而更好地应对诉讼。

基于合法来源抗辩的具体建议

1、资质审查:考察对方的身份,是否是合法的经营主体,是否具有特定的经营资质,是否具有品牌或商标使用授权,以及对方的上游来源是否合法且有依据。

2、合同审核:将检查合同中是否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

3、合规审查:检查相关交易是否履行了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义务,例如,酒类商品的流通需要随附票据。

4、留存文件:应保留合同、送货单、收据、账单、许可证和其他交易文件。

如果5、及时响应:在履行相应的审计义务后仍购买、分销或使用涉嫌侵权的商品,则应在相关权利方提出侵权提醒和相关证据时积极主动。

响应,进行调查,并做出处置,如暂停使用,进行磋商等。
 
 
结语:防控先行,重在落实

       正如上面说到的,合法来源抗辩是企业面临侵犯知识产权指控时可采取的重要抗辩措施之一,但使用合法来源抗辩的标准要求较高,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未做足事前防范工作,在事后是难以成功使用这种抗辩理由的。因此,我们建议企业加强事前防范,将上述风险防控建议落实到企业经营的各个具体环节和部门。